品牌歷程
蕪湖地處長江下游的濱江地區,六朝時期北方僑民大批南遷。麥菽的種植在這一時期隨著北方僑民的遷入而落根蕪湖,麥面也就成為蕪湖主食的重要補充。明代中期,徽商文化隨著青弋江的木排竹筏飄曳而來,推動了蕪湖商品經濟和市民文化的發展。到了近代,蕪湖作為沿江口岸對外開放,西風東漸,多種區域性文化的融合與東西文化的碰撞,造就了蕪湖文化的求新、求變的特質。
蕪湖開埠,米市崛起,南來北往的商賈階層對飲食消費有著口味各異的追求;蕪湖又為皖南茶鄉門戶,有著飲早茶、吃早點的生活習慣;就著燒餅、油條、包子,喝著早茶,是蕪湖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。而作為水陸碼頭的蕪湖,形色匆匆的商旅對餐飲業的多樣化、精致化,有更高要求。
這種需求與蕪湖人求新、求變的文化物質相結合,催生了具有獨特美味的蕪湖小吃。耿福興的特色小吃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。
耿福興始創于清光緒十四年(1888),由江蘇江都耿老太爺挑擔來蕪湖叫賣經營小吃,1910年在蕪湖市商業局登記設館。1912年蕪湖小刀面制作能手韓光遠加盟,以鮮美的蝦籽等原料制作了蝦籽面。1932年耿福興與有著一手獨特技藝的燒餅師傅嚴開銀協作,推出了“耿福興酥燒餅”。同年蕪湖小籠湯包創始人劉厚福從揚州學習回蕪,將長江的螃蟹融入于湯包中,創立蟹黃湯包。自此,耿福興小吃三大件問世。
1952年,耿福興在蕪湖三街17號店,經營小吃三大件,少量經營酒、菜和米飯等餐飲。1956年公私合營,耿福興歸屬國營蕪湖飲食服務公司管理。1997年耿福興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,注冊號為1137945。2001年現任掌門人高述紅購買該注冊商標及經營權,落戶蕪湖赭山腳下鳳凰美食街。